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镇雄新闻


 大美镇雄 展新姿 

2017-05-04 16:52     

记者 吴长彬

霓虹闪烁,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。人民公园外,雕刻有“大雄古邦”的景观石前,迎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,定格下我县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美,也定格住我县以“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镇雄”为抓手,全力推进“四城同创”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带来的美丽蜕变。

“环境整洁、舒服便捷。现在的生活,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,在哪里生活都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。”7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友权深有感触的说。

街道美、秩序优,乡村净、环境美、人和谐。城镇随着“四治三改一拆一增”和农村“七改三清”工作的深入推进,城乡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,人居环境不断提升,那个曾经脏乱差的镇雄,已成为过去式。现在,城乡群众感受到是的满满的幸福。

幸福是什么?对居住在解放街的申女士来说,幸福就是从棚户区低矮潮湿的老房子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,改善居住环境。

去年12月,申女士一家搬进了政府修建的廉租房。“虽然距老城区远了点,但居住环境好多了。”申女士感慨地说,他们一家4口原来住的公产房是瓦房,采光差、冬冷夏热,环境也不好。怎么也没有想到还能住进整洁明亮、环境优美的楼房。

从“忧居”变“宜居”,申女士一家心里幸福满满的。而圆了安居梦的不止他一家。到2016年底,我县累计改造农村危房4.96万户,建成保障性住房1.48万套。

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”,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最现实最直接的举措。我县突出县城这个“龙头”,抓住集镇这个“关键”,夯实农村这个“支点”,强化管理这个“抓手”,投入建设资金16.6亿元,大力度推进“431173”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,切实改善城乡群众居住环境。

我县通过棚户区改造、提升绿化景观、改造建筑立面等方式,打造县城人居环境龙头形象。目前,全县完成背街背巷道路硬化72046.95㎡,铺设管道4682.4m,新建改建城区公厕11座;拆除棚户区、公产房2.85万㎡,货币化安置群众800户;强制拆除新老城区、西环路违章建筑15.6万㎡;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南大街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和西环路改造提升;打通了乌峰路延长线、西环路连接线等5条断头路;建成县城南部新区百米景观大道,完成了城区主干道行道树栽植补植和城区空闲地块的插绿补绿;新开通县城至塘房、泼机公交车。同时,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,完成境内镇威、镇凤、凤大、镇毕、镇赫等五条二级公路沿线绿化154公里,共种植绿化树183919株、格桑花29165.45㎡。

“这样的改造力度是县城有史以来最大的。”县住建局一位负责人直言。

南大街、百米景观大道、西环路,已成为县城市民闲暇时常去的地方。“大了、美了、绿了、亮了、净了、靓了。”“五一”期间,回乡探亲的王庆看到县城的变化,不禁感叹,“家乡的变化真快、真大。”

在集镇建设上,芒部特色古镇打造完毕,泼机、塘房、以勒等集镇新区开发破冰推进,乡镇“一水两污”治理启动实施,集镇扩容改造大幅提效。全县30个乡镇、街道完成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绿化1446.2公里,完成“四旁”绿化63.2万株。

幸福是什么?对雨河镇乐利村70岁的黄天正老人来说,就是每天早晨到整洁的村子里走走,下午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看看书、打打牌,晚上再到广场跳跳舞。

黄天正老人的幸福感源于我县结合脱贫攻坚,在农村实施“七改三清”,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。

“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,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。”秉承这样的共识,我县把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,一次规划,加大投入,分步实施,到2020年实现村庄全面覆盖。

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树、小桥流水、农庄庭院……走进乐利村,让人看到的是一幅静谧又唯美的画面。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,如今成为产业快速发展、群众生活富足的幸福家园。村党委书记王顺书乐滋滋说:“村庄变化后,经常都有人来旅游和参观学习。”

在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中,我县深入实施农村“七改三清”“四旁绿化”行动,同时把亮化、美化、文化墙、文化广场、移风易俗、产业建设、技术培训等要素浓缩到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中,确保村美、民富、人和谐。去年以来,已高标准打造了芒部上下街、以古岩洞脚、雨河乐利等省、市、县示范点建设,美丽乡村建设大幅提质。

“产城融合、产镇融合、产村融合,环境净化、设施健全、服务配套、管理到位,家乡人居环境提升是一种内外兼修之美。”在外地工作的李先生如是评价。

?

责编:温清华 审核:陈 鑫

县内新闻:

媒体镇雄:

专题报道: